中国造船工业未来新动向引国际瞩目
中国造船工业发展的未来走向一直是全球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在上周新加坡海事周Singapore Maritime Week期间的海事展 Sea Asia 和 IBC海工论坛上, 来自中国造船、海工、海事界的代表工银租赁航运事业部总经理杨长昆、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所长罗肖峰、中国进出口银行二处副处长李想和国际船舶海工网主编李保坤分别应邀对中国造船工业未来发展的广泛议题发表演讲和回答国际专业嘉宾的提问。
国际船舶海工网主编李保坤总结中国造船未来新趋势时以中国造船产业尽管当前面临困难重重,但是中国造船工业的一些先进厂家正在对未来“Go further,go deeper and go more intelligent ”(更远、更深和更智能)的新趋势做出积极准备和应对部署。
“Go further”(更远), 就是瞄准北极开发和北极航道,中国的设计院和厂家加大了对冰区恶劣环境的船舶研究和设计建造尝试,“Go further”(更远)今后将会成为中国一些先进船厂勇于参与未来高端市场竞争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Go deeper”(更深),就是针对海洋开发越来越到深海区域,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已经大规模顺利实现从浅海到中深海的过渡发展,超深海应用将是中国造船工业今后的发展重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不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全部,中国去年成功拿到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深海海底挖矿船就是很有说服力的突破案例。
“Go more intelligent ”(更智能),就是中国将为高质量船东建造的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备越来越自动化、先进的智能装置和系统集成,互联网、智能机械和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正在逐步为中国造船产业界熟悉和准备尝试应用到未来的船舶和海工项目上。
国际船舶海工网主编李保坤先生清晰简明的描述激发了现场国际专业听众的共鸣,他们纷纷进一步提问。MMA Offshore 总裁 George Horsington 在主持跨国造船集团Triyards CEO Eng Yew Chan、著名海工公司Nam Cheong首席执行官梁生杰和国际船舶海工网主编李保坤回答论坛嘉宾提问时,还专门询问中国建造豪华邮轮的可能性和表达对中国几百家船厂的未来动向的关切。李保坤先生介绍到他们国际船舶海工网和SeaHow咨询公司一直追踪研究前3百家中国船厂,他认为这些船厂的发展水平、经营规模、技术实力、管理模式和发展潜力差别非常大,比较好的完全具备国际行业前列的综合实力。超过1百多家中国船厂具备进一步到国际造船市场竞争抢单的能力。最近,有的机构或个人预测未来中国只可能有20-30家船厂生存,国际船舶海工网主编李保坤评论认为这种说法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低估了中国造船产业的实力和潜力,国际船舶海工网充分相信未来中国船厂活跃在国际造船市场上的将超过1百多家船厂。国际船舶海工网总结的中国造船未来新趋势以更远、更深和更智能为技术特征,不是国际船舶海工网自己发明的,而是许多中国造船企业在实实在在地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在做和在准备的方向。
上图为 MMA Offshore 总裁George Horsington 在主持跨国造船集团Triyards CEO Eng Yew Chan、著名海工公司Nam Cheong首席执行官梁生杰和国际船舶海工网主编李保坤回答论坛嘉宾提问。